特色節慶好味道:10種節慶飲食習俗、8段文化歷史回顧、24道中華美食典故

特色節慶好味道:10種節慶飲食習俗、8段文化歷史回顧、24道中華美食典故

型 號: 984253
庫存狀況:
尚有庫存
價格: 233310
商品介紹

【內容簡介】

「中華美食故事系列」

故事女王管家琪最新力作

108課綱提升跨領域素養最佳讀物

 

  這是一套什麼樣的書?」

 

  首先,這當然不是一套食譜,不是要教大家怎麼做菜。

  而是從文化的角度,把關於中華美食方方面面的文化知識,做了一番梳理和介紹

 

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竟然和明朝一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有關?

「年糕」除了「年年高升」的寓意之外,背後還隱藏著一個令人感傷的故事。

「元宵」在漢朝指的可不是湯圓,而是一位宮女的名字。

中國人說的「開門七件事」究竟是哪些生活必需品?

 

《特色節慶好味道》以輕鬆有趣的方式,帶你一起往歷史深處溯源,深入了解節慶文化及飲食習俗。

 

本書特色

 

  ★「特色節慶好味道」——從節慶飲食的連結中學習歷史典故,培養人文素養。

  ★「美食典故小學堂」——介紹24道中華美食名菜的典故、歷史與傳說。

  ★「字字玄機」——以填字遊戲的方式,整合飲食文化相關知識及語詞,構思巧妙、樂趣無窮。

 

【作者簡介】

管家琪

華文世界重要的兒童文學作家之一。1960年出生於臺灣臺北,祖籍江蘇鹽城。輔仁大學歷史系畢業。曾任民生報記者7年,1991年5月底辭掉記者工作之後,即在家專職寫作至今,一直在少兒文學領域努力耕耘,著作甚豐。目前在臺灣已出版創作翻譯和改寫的作品逾400冊,在香港、馬來西亞和中國大陸等地也都有大量的作品出版。曾多次得獎,例如德國法蘭克福書展最佳童書、臺灣金鼎獎、中華兒童文學獎等等。作品曾被譯為英文、日文、德文及韓文,並入選兩岸三地以及新加坡的語文教材。經常至華文各地中小學與小朋友交流閱讀與寫作,廣受歡迎。

 

【繪者簡介】

尤淑瑜
東海大學美術系畢業,曾任出版社美術編輯,現為自由創作者,擅長繪製兒童教材、雜誌、書籍,另有合作桌遊、建案經驗,作品有《貓巧可》系列、《貓熊.日常》、《聊齋誌異》、《童詩動物遊樂園》等。

 

【目錄】

 

自序

豐富有趣的美食故事

 

源遠流長話美食

中國飲食文化歷史溯源

美食與美器

中華美食的烹調方式

開門七件事

宮廷、貴族飲食和民間飲食

古人的飲食保健觀念

 

特色節慶好味道

春節飲食  農曆一月一日

元宵節飲食  農曆一月十五日

清明節飲食  國曆四月四日至四月五日

端午節飲食  農曆五月五日

七夕飲食  農曆七月七日

中秋節飲食  農曆八月十五日

重陽節飲食  農曆九月九日

臘八節飲食  農曆十二月八日

小年飲食  農曆十二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

除夕飲食  農曆十二月二十九或三十日

 

美食典故小學堂

1東坡肉

2太白鴨

3血醬鴨

4烤乳豬

5肉鬆

6香腸

7夫妻肺片

8大雜燴 

9全家福 

10砂鍋魚頭豆腐

11松鼠桂魚  

12糖醋鯉魚     

13西湖醋魚

14宋嫂魚羹

15清蒸武昌魚

16龍鳳呈祥 

17子龍脫袍 

18四喜丸子 

19九轉大腸

20麻婆豆腐

21八寶豆腐

22乾炸響鈴

23菠菜燒豆腐

24臭豆腐

 

讀後活動

字字玄機

 

【作者的話】

豐富有趣的美食故事

◎管家琪

    這是一套什麼樣的書?

    首先,這當然不是一套食譜,不是要教大家怎麼做菜。是從文化的角度來談中華美食。

  「食」,當然是一種文化,而且是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小到以家庭為單位,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飲食文化,比方說,我是一直到國一在同學家吃飯時,才從同學家的餐桌上認識洋蔥,還記得當時我一問「請問這是什麼?」的時候,大家都一臉驚訝的看著我,好像我是一個外星人,因為我媽媽不愛吃洋蔥,我們家的餐桌上從來就沒見過洋蔥;又如,我的爸爸是法官,最喜歡在吃飯的時候順便「開庭」,教訓一下小孩,每每舉證確鑿,讓犯人無可抵賴,只得乖乖低著頭猛扒飯,把那些教訓一起吞下肚;國中時期我念的是女校,我的便當盒全班最大,總有同學驚嘆「哇!比我哥哥(或弟弟)的便當還要大!」,這是因為媽媽沿襲外公外婆的習慣,從來不留剩飯剩菜,我們家的冰箱只要到了晚上,打開一看裡頭幾乎都是空的,只有冰開水;既然晚餐一定要全部清空,在大家下桌以後,剩下的一點剩飯剩菜肯定就會被媽媽掃進我們的便當裡……

  就像媽媽不留剩飯剩菜的習慣是來自於外公外婆一樣,我自然也有一些在「食」這方面源自母親的習慣。比方說,我不怎麼吃零食,吃正餐,頂多偶爾跟朋友們喝下午茶時會吃塊蛋糕之類,但我理解吃零食是一種生活樂趣,大多數的小孩都愛吃零食,所以在我當了媽媽以後,在兩個孩子還小時,我有一條家規,就是每天都要等到晚餐過後才能吃零食,因為「要好好吃正餐,不能用零食來代替正餐,身體才健康」的觀念在我的腦海裡根深蒂固,小時候媽媽幾乎不讓我們吃零食,我則是做了一點點調整……

  現在,我的小孩長大了,我從他們的生活,也看到一些他們在「食」這個部分來自於我的影響,而他們也有自己的調整……

  所謂的文化,就是這麼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自己的生活習慣,其中當然就包括飲食習慣,而大至一個民族,關於「食」當然有很多有趣、有意思的部分。尤其是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光是「食」的部分就有太多太多的文化知識,很多都離不開歷史,因此從這套書裡,你會讀到很多歷史人物和故事。

  這套書一共五本,從文化的角度,把關於中華美食方方面面的文化知識,做了一番梳理和介紹,有關於中華美食的基本常識、傳統節慶飲食、名人與飲食文化、酒的故事、茶的故事、蔬果的故事,以及語文中的飲食文化等等,還有一百道中華美食的典故(穿插在每一本書裡,數量不一)。

  我想強調的是,這套書始終是環繞著文化、故事的角度,所以你可能會覺得奇怪,為什麼有很多知名美食,譬如「糖醋排骨」、「魚香肉絲」、「八寶飯」等等,在「美食典故小學堂」裡卻看不到,這是因為實在找不到什麼相關的、或是可寫的(不會少兒不宜)的典故。還有一些菜餚雖然本身有故事,可是不符合現代保育觀念,而且現在也幾乎絕跡(譬如廣東菜裡曾經有過的「龍虎鬥」,是吃蛇和貓),我們也就不收錄進來了。

商品評論 (0)

發表評論



注意: 不支援 HTML 語法

很差            非常好

相關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