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蛹而出(Surviving The Applewhites)

破蛹而出(Surviving The Applewhites)

品 牌: 幼獅圖書
型 號: 987240
庫存狀況:
尚有庫存
價格: 221280
商品介紹

 

φ入選第73梯次好書大家讀

★精選第40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

【本書的啟示】
 
★紐伯瑞兒童文學獎銀牌(Newbery Honor)
★美國圖書館協會年度最佳青少年圖書獎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史蒂芬妮‧司‧托蘭(Stephanie S. Tolan)
出生於二十世紀後半的俄亥俄州。普渡大學英語碩士學位,是知名作家,也是資優兒童關懷運動人士。她非常關懷心靈受挫的孩童,曾在受訪時說,如果她只能選一樣她所做過的最重要的事,那就是幫助孩子相信自己的價值、相信自己原本就是好的、相信自己原來的模樣是值得被愛的。她認為,這是她這一生主要的任務。著有:兒童小說《爺爺與我》;少年科幻三部曲小說《方舟》。
 
【譯者簡介】
柯倩華
在臺北出生、長大,最喜歡閱讀和思考。輔仁大學哲學碩士,美國南依利諾大學哲學博士研究。早期研究兒童哲學思考教育,曾在大學教授幼兒文學、圖畫書賞析等相關課程。目前主要從事童書翻譯、評論、推廣,並參與各項兒童文學獎評審工作。翻譯圖畫書及青少年小說共逾百本。現為臺灣兒童閱讀學會、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顧問。譯有:繪本《蘿西的小祕密》、《蘿西最美好的一天》、《我不會寫字》、《不愛洗耳朵的兔子》;青少年小說《回家》。
 

【內容簡介】
 
叛逆少年傑克放火燒了學校,在監獄裡蹲的父母管不著他,也沒有任何學校願意收留他,艾柏懷家的「創意學院」是他最後的機會。
艾柏懷家的每個人身懷藝術才華,個性自由奔放,對傑克的奇裝異服不以為意。唯獨E.D.做事有計畫有條理,個性一板一眼,無法接納傑克這個不良少年,卻被指派為傑克的學習帶領人。於是傑克和E.D.這兩個互看不順眼的人,必須共同學習,完成學業計畫。這群各方面不同的人,如何在一場戲劇表演的危機中,一起吵鬧、一起協商、一起合作?
 
‧乍看下這是個傳統的故事──頑劣少年進入一個朝氣十足的家庭並受到感化──其實它是個充滿新奇感的無厘頭喜劇。故事中並引入兩部經典老電影《真善美》和《浮生若夢》的片段,使閱讀的層次更豐富。──伊蓮.庫柏(書單雜誌)
‧不良少年傑克用誇張的打扮來突顯自我,但艾柏懷一家人並不注意他的外表,傑克只需要做真正的自己,就會得到肯定。這家人的家庭凝聚力、對知識的愛好以及無偏見的接納他人等作風,無形中對青少年讀者產生了微妙的影響。──裘伊.佛瑞妮絲(青少年文學會(ALAN)書評)
‧本書有趣好笑、節奏明快,對青少年讀者特別有吸引力。艾柏懷一家人的怪誕行為,會吸引讀者一路讀下去;在明快的情節中,不良少年傑克的行為不但有顯著的改變,並熱心參與戲劇製作,皆大歡喜的結局令人有滿足感。──青寶拉.羅爾立克KLIATT
 

【序】
 
【譯者序】
蛻變的力量/柯倩華(童書評論家) 
這部小說曾於二○○五年由東方出版社以《創意學苑歷險》為中文書名出版,可惜後來絕版了。很高興現在幼獅文化願意讓這本好書重新上市,並讓譯文有修正更新的機會。新版書名改為《破蛹而出》,是為了更貼近故事整體涵意及核心概念。原文書名直譯的意思是「熬過了在艾柏懷家生活的種種困難挑戰後,活下來了!」也就是說,主角所經歷的考驗和成長,與故事探討的「家庭」議題有關。「創意學院」的教育觀點當然是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家人關係和家庭生活對小孩的影響,以及小孩如何奮力在家庭裡尋找自己的位置以建立良好的自我認識及自我肯定,則是整個故事的主軸。「破蛹而出」象徵主角的轉變與成長,也是一段重要的情節。譯文修改了多處譯名及敘述方式,使文字讀起來更自然流暢,從原先以為只要稍微潤飾到後來幾乎全部重新修正,又耗時半年多,感謝編輯和出版社的耐心與支持。
作者托蘭的寫作手法高明,寓意豐富卻不著痕跡。故事開場關於「自己的名字」的對話充滿對立情緒,結尾則以有如親密家人般閒聊「自己的顏色」,首尾對照呼應,都緊扣主題。艾柏懷家人一個一個出場的方式,幽默誇張而戲劇化,不僅說明角色、營造故事風格,同時又凸顯「每一個人都很獨特」的主題概念。作者曾表示最想「幫助孩子相信自己的價值,相信自己原本就是好的,相信真實的自己值得被愛。」故事裡兩個小孩伊迪及傑克就經歷了這樣的過程。
十二歲的伊迪喜歡規範又善於計畫,有條有理而且堅持到底,這些特質一般視為優點吧,但她卻常煩惱沮喪,因為她的家人都和她不一樣。他們都有突出的藝術才華及成就,喜歡無拘無束,經常處於混亂的狀態。伊迪覺得自己格格不入,懷疑自己不屬於這個家庭,甚至給自己取個新名字E.D.來安慰自己。她的家人帶給她很多麻煩,包括要她幫助傑克學習自主、負責和合作。
十三歲的傑克是令許多大人和小孩都望而生畏的「不良少年」,雙親因販毒入獄,謠傳他曾燒毀校舍,學校和寄養家庭都不願再收留他,艾柏懷家是他最後的機會,於是他很不情願的必須留在這個連他都覺得瘋狂的家庭裡。艾柏懷家的大人跟他以前認識的人很不一樣,他們對於傑克刻意搞怪的頭髮、服裝,講髒話和桀驁不馴的態度不以為意,就像容許豪爾的特立獨行;只是對抽菸、戴耳機這類行為卻絕對禁止,毫無商量餘地。他們讓傑克習以為常的世界逐漸崩解了。
看起來南轅北轍的E.D.和傑克有相同的目標:在這個家裡活下去,而且要活出真實的自己。只是「自己」是很複雜的概念:我夢想的自己、別人期望的自己、外表顯現的自己、內在隱藏的自己、現實的自己、潛能的自己……常令人困惑。當自己不同於(或比不上)家人,內心的壓力可能超乎外人想像。E.D.和傑克原本各有不同方式。E.D.追求良好成績,以證明自己的價值;傑克努力裝凶鬥狠,以獲得別人的重視。隨著有趣的情節推展,兩人從敵視、競爭到合作,一步一步認識對方,同時發現自己。無論我們被認為是「乖小孩」或「壞小孩」,可能都會遇到這樣的難題。或許我們都需要好好想一想,應該選擇什麼方式來面對挑戰。
艾柏懷家的人各有不同的個性和興趣,在同一個屋簷下爭吵、協商和擁抱。他們的差異使這個家庭有如百寶箱般精采豐富,不同的才華合作起來恰好截長補短,創造意想不到的能量,激發每個人突破和超越的力量。這樣的人生觀成為
「創意學院」的基礎。
「創意學院」由學生自己決定學習的內容和進度,不過爺爺說「可別因為沒有老師整天跟在你身邊,就以為我們對教育不認真。」E.D.的自學計畫,一點也不隨便。自學的意思包括自己主動想學的意願,自己對自己的要求、檢查和評量。這個學院主張:「教育是不斷的冒險,為了探索生命的意義,並培養清晰思考的能力。」爺爺說教育是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人生樂趣與方向;高文達思瓦密強調任何生命活動(包括學習)都必須有熱情。這個學校重視個體的獨立和獨特,也強調合作與社會責任。
這些教育觀念,實際應用在所有人合力製作演出的舞臺劇《真善美》。這齣美國百老匯經典音樂劇,是根據瑪麗亞.馮.崔普女士的回憶錄《馮.崔普家庭合唱團》改編而成。一九五五年在紐約首演,創下一千四百多場的票房紀錄。一九六五年改編成電影,獲得五項奧斯卡金像獎。音樂劇場黃金搭檔漢莫斯坦二世和羅傑斯兩人合作的詞曲音樂,特別為人稱道。雖然廣受喜愛,還是有評論家批評它劇情鬆散又太過甜美,如同小說中魯道夫的評論。但也有人誇讚它有深刻意涵,鼓勵人無論面臨美麗恩慈或醜陋殘暴,都要勇敢的抉擇自己的生命意義和價值。
E.D.和傑克在一連串冒險和摸索中做了許多困難的抉擇,經歷結蛹羽化的掙扎和努力,終於確定自己的價值,得到心靈的平安。希望每個孩子在家庭和教育過程裡得到充足的愛和適當的肯定,相信自己一定能破蛹而出,長出堅強有力的翅膀,翩然飛舞在一切疑惑與混亂之上。
 
【推薦文】
「和別人不一樣」是一種鼓勵/小野(作家、臺北市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創校校長)
在過去的觀念中,我們説不像學校的學校、不像老師的老師,甚至不像學生的學生都是「指責」和「批評」,可是經歷了實驗敎育或者是翻轉教學後,這些話竟然是一種「讚美」。就像我們對著孩子説:你怎麼和别人不一樣?现在是一種鼓勵。這本書更加強了我的信念。
 
為自己而學/王黎慈(新北市書香文化推廣協會常務監事)
作者讓所謂的不良少年傑克帶著我們在創意學院裡冒險,帶著小心翼翼保護自己、對事事都抗拒的心,傑克不得已開始這次的冒險。狠裝扮被讚嘆為燦爛之星的訝異、可以自由選擇學習的不知所措、小小友善得到真摯友誼的困惑、面對一件件混亂事件的衝擊、潛能被看見而充滿非比尋常熱情的時刻,作者峰迴路轉的書寫功力,讓冒險沒有一刻停歇,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靈魂,都能打造出自己的顏色。
「什麼帶給你快樂?一旦你自己有了答案,你就會知道,你希望藉由教育得到什麼,你就有能力設計自己的課程。」自學不一定要脫離學校、回歸家庭、進入自學團體才能進行,自學是一種態度、一種思索、一種作為,闔上書,忍不住為「為自己而學」喝采!
 
教育可以不一樣/宋怡慧(新北市立丹鳳高中教務主任)
有時候,閱讀到某本書,就會想起某位學生……
閱讀的時光,讓回憶回轉,思念發酵,就這樣靜默地把師生之間的情誼又牽繫起來。《破繭而出》讓我望見教育可以有不一樣的圖像,閃爍著創意與同理心的微光,引領著我們在真善美的道路上前行。
作者企圖展現教育可以用各式各樣的形態出現在我們的身邊,不論是家庭自學抑或是學校教育,透過系統思考開發孩子潛能,也實現帶起每個孩子、永不放棄每個孩子的初心與信念。 
創意學院改變每個青少年的人生,在適性課程的奠基上,讓學生天賦自由,在溝通互動的引導下,讓孩子活出自信。一如書中主角傑克在創意學院的循循善誘下,不僅顛覆過往屢被「退貨」的標籤,也透過覺察力與實踐力彰顯學習者的全人發展。
透過以學生為主體的課程設計,能讓孩子自己找答案,翻轉課室的風景,進而改變學習既定思考模式,就像傑克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下,找到自己可以帶著走的能力,成為一個優異的表演者。在教育的園圃中,慢慢的等待每個孩子的蛻變與成長,也栽培他們成為一朵朵獨一無二的花朵,搖曳自身的花影與綻放動人的馨香。
 
「教育」就是成就每一個孩子/吳銀玉(財團法人光寶文教基金會社區認輔總監)        
為何要學習?如何激勵孩子的學習動機?什麼才是孩子需要的學習?這都是教育界長期以來關注的議題。當校園中遇到聰明卻桀驁不馴的高關懷學生,或嚴守分際、文思敏捷但不擅於人際互動的孩子,又該如何引導,才能讓每一個人都能活出「自我」,展現獨立自主、創造力的精神。
《破蛹而出》一一給了最佳答案。作者透過傑克在創意學院中的生活,告訴我們,學習不是單一路徑,內容更應該是多元而豐富的,人際互動是一種學習;團隊合作、成功演出一齣戲劇更是一種學習。
全書精神符應我們即將實施的12年國教,宣揚「適性揚才」兼顧學生個別需求,成就每一個孩子,期待能啟發他們的潛能,陶養生活知能並涵育公民責任。這種種的素養都源於認識自我,進而完備自我。如果社會上每一個孩子都能如同傑克在創意學院中結蛹般的掙扎與努力,找到適合個人伸展的舞臺和角色,那麼12年國教所宣揚「成就每一個孩子」的目標也就達到了。
 
永遠不要放棄自己/卓火土(財團法人宏達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每個人的一生都是從小透過不斷的探索,不斷的碰撞,同時也因此能夠不斷的歷練與學習,而成為現在的我們。
人生的旅程中,幸運的話,有機會從小能處在一個優質的學習環境,碰到欣賞並鼓勵我們的貴人,讓我們有很好的成長機會。但是也有人因為在困難環境中,持續的自我成長,因而有很大的成就。
誠如書中所說:「所有的生命活動一定要有熱情。」「教育是不斷的冒險,為了探索生命的意義,並培養清晰思考的能力。」
想像一下,如果有一個很適當的環境能夠啟發並且激勵我們,引導我們找到我們的熱情所在,發揮我們的潛能,這個環境應該在哪裡呢?
這個環境應該存在於家庭及學校中,父母及師長有責任塑造這樣的環境,父母及師長需要學習如何引導孩子,欣賞並鼓勵孩子,成為孩子生命中的貴人。
假如生命中無法碰到啟發我們的環境,我們仍然有機會透過自我學習、自我成長,永遠不要放棄自己。
 
讓學習成為真正的「動詞」/陳麗雲(新北市三重區修德國小教師)
「教育是不斷的冒險,為了探索生命的意義,並培養清晰思考的能力。」看完這部作品,看到致知園裡所有人對夢想的追求,看到傑克從乖戾頹廢到對生活充滿希望的改變。我想:我不僅贊同這句話,更下定決心,要在教育現場具體實踐這句話,讓每個孩子都愛學習、樂學習,愛生活、熱愛生命,讓「學習」、「探索自我」這些事,成為真正的「動詞」。
沒有人願意輕易放棄自己,很多孩子表面自暴自棄,其實內心是充滿惶惑與無助,希望大人多關注他一點,一如故事中的傑克。我們都知道每個人有各自的天賦,應該讓天賦自由,然而在我們現實生中,「知道」和「做到」有著如此遙遠的距離。在這部小說中,我們看見「生活」才是最需要學習的一門課,所有的知識和訓練,不就是為了讓生活更美好,讓生命更精采嗎?
生命真的影響生命,看完故事後,讓我們一起攜手努力!
 
實驗教育的精神/葛琦霞(悅讀學堂執行長)
叛逆小子傑克來到創意學院,計畫女孩E.D.擔心他會燒了致知園所有房子,但是在露希與其他人無比寬容下,大家齊心合作完成一齣歌舞劇,還被譽為最棒的戲。翻開這本書,就會看到人物、事件、教育與觀點等「彼此衝撞」,但正如爺爺傑帝達所言:「可別因為沒有老師整天跟在你身邊,就以為我們對教育不認真。你在這裡最重要的學習,就是要知道你是誰,以及你有什麼潛能。」這本《破蛹而出》處處可見實驗教育的精神,作者藉由戲劇結合極具個性的人物與不斷衝突的事件,將獨立、自主與創造力進行極佳的詮釋。戲劇是最具實驗性質的方式,不但需要從做中學,還需要尊重各種藝術形式。這是本不能不看的好書,故事精采有趣之外,還能讓我們深入思考有關實驗教育的意涵。
商品評論 (0)

發表評論



注意: 不支援 HTML 語法

很差            非常好

相關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