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山之鷹

草山之鷹

品 牌: 幼獅圖書
型 號: 984228
庫存狀況:
尚有庫存
價格: 221280
商品介紹
賀 本書獲得第43屆金鼎獎推薦!!!
【本書的啟示】
 
素養導向‧跨域學習最佳力作
 
這是一部知識含金量很高的文史、科學圖書;
也是一部探究與實作的最佳示範之作;
亦是一部以古證今的旅遊指南,
適合全家尋幽訪勝,一起探索大自然的奧祕。
 
《草山之鷹》故事精采,趣味盎然,內容與生活息息相關。作者巧妙的將鄉土文化、地質科學、化學、物理等跨領域知識結合起來,鋪陳曲折懸疑,新趣不斷,讓人愛不釋手。
 

【作者簡介】
 
陳偉民
臺北市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畢業,曾任國中理化科及高中化學科教師,目前從事高中教科書編寫,科普寫作及翻譯等工作,作品散見《科學教育月刊》、《青年世紀》、《發現》、《幼獅少年》、《中國時報》等報章雜誌,著有《智多星出擊》(I、Ⅱ)、《天才小玩子》、《誰殺了大恐龍?》、《大家來破案》系列及《如何學好中學化學》等書。
 

【內容簡介】
 
清嘉慶年間,巡撫大人王紹蘭即將來臺巡視,毛少翁社麻達洪啟雲接獲任務,提前沿著規劃好的路線,通報各汛塘勤練戰技。透過他的眼睛,我們看到清朝軍紀敗壞、託夢辦案的荒謬;見識到洋人先進的火器、番漢不同的價值觀……
二百年後,十六歲少年洪東緯,從祖先的故事中,刨根究柢樟腦提煉、火藥槍械製造、藍染原理等科學知識;得知漢人入侵臺灣後,對生態保育的戕害,以及祖先與大自然共存的智慧。
故事情節一古一今緊密扣合,除了讓讀者了解歷史演進之外,更能體會從傳統觀念中學習新知的重要性。
 
【目錄】
1 干鬥門
2 草山迷霧
3 瘴氣
4 奔跑吧!麻達
5 消失的鹿場
6 洋人
7 樟腦
8水師營
9 硝
10 草山
11 硫
12 藍植物
13 藍與黑
14 三爪子
15 火器
16 王公判案
17 古今偵探
18 青天再現
19 天雷地火
20 「阻」殺
21 鷹揚
 
 

【序】
 
推薦序】
邱智宏(前新北市東海高中校長,現任臺師大化學系兼任副教授)
一部啟迪五識人生的實作祕笈
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的校訓,藉以彰顯學校的願景,期許能培養出具有特色的學生。記得念臺師大時的校訓是「誠、正、勤、樸」,期勉老師時時以誠正不阿修身,教書時勤奮不懈,生活中力求簡單樸實,這是身為老師應有的要求及特質。在眾多校訓中,獨對東吳大學前校長劉兆玄博士所說過的「五識」校訓,印象深刻。何謂五識?即希望能培養出具有知識、常識、見識、膽識及賞識等五項特質的學生。近日師大學弟偉民兄甫完成大作:︽草山之鷹︾,囑我為文推薦,經過幾遍細讀,發現該作品不就是一部實踐五識人生的典範祕笈嗎?
首先知識常從書中求,讀書是汲取古今中外思想菁華及智慧結晶的不二法門。不讀書除了古人所說面目可憎外,對於日常周遭不斷發生的事物,也常會流於一知半解。知識愈多愈能了解事物間的來龍去脈,本書介紹許多跨領域的知識,以歷史、地理為骨幹,以物理、化學、生物、地科為肌理。例如北臺灣古今地名的連結及趣談、何以草山(即陽明山)遍野白芒花、溫泉的熱源何處來、閃電為何呈樹枝狀、銀針不是驗毒神器、使用火繩槍射擊時必須閉上眼睛……等,無不趣味盎然與生活息息相關,能大幅補足分科教科書的不足。
知識經過轉化、整理,若得到大家的共識,就成為常識。例如避免雷擊,須避免處於孤立的高處、泡溫泉不宜在密閉空間、業精於勤荒於嬉,兵旅之事亦然、凡事豫則立……照理說常識是普通人所應具備且能了解的知識,即「能看到別人所能看見的事理」,但是一般人經常會做出違背常識的事情,例如書中所述,憑鳥叫聲或巫者言,即為行事準則,是多麼荒誕,偏偏有人樂此不疲:濫墾必然歉收、無限度的獵殺,將是生態浩劫,這種事古今中外仍不斷發生。當個讀書人不但要有知識,更要有常識,不能成為知識的巨人,卻是常識的侏儒。
將知識、常識融會貫通後,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即能「看到別人所看不見的一面」,便為見識。書中相隔數代的二位主角洪啟雲和洪東緯,具有相同的特質,在精采故事的過程中,不斷的在不疑處有疑,在有疑處中求證,例如被毒死者的骨骼不一定泛黑;被雷擊者未必是在曠野的最高處;奈米級的鐵粉在空氣中易燃,物質的性質因顆粒大小而迥異;依據﹁有唐山公,無唐山嬤﹂,臺灣人或多或少有原民的血統……能提出見解,對於崇尚考試第一的國人特別重要,因為凡考試就有標準答案,思考的方式常被制約成:有問題一定有標準答案。事實上複雜的問題,經常有很多不同的解決方式,只能因時因地制宜,提出最有見識的做法,方能事半功倍。
不管是知識、常識或見識均屬於坐而言的部分,屬於腦袋內的想法。能不能將見識付諸行動,努力不懈,就需要恢宏的氣勢和膽量,那是起而行的部分,屬於身體外的實際行動。再高明的見識,若沒有獨排眾議的膽識,也只是空想。清代的洪啟雲每每能在眾人面前提出周全的計畫,身體力行一次次完成交付的任務;有獨自到人生地不熟處,徒步勘察地形的膽識;有調製火藥、利用望遠鏡觀敵的好奇心,這些都在試鍊著自己的成長推薦及勇氣。有膽識才能改變現狀,躊躇不前唯有畫地自限,終成坎井之蛙。
最終談到的賞識,除了賞識別人,也能賞識自己。書中許多橋段,看到別人有傑出的表現,不吝於鼓掌稱慶,自己有所突破,若得不到別人的讚許,也要能自得其樂。當然除了人際間的EQ要高,更要欣賞我們的大自然。文中常常誘發體會振衣千仞崗、濯足萬里流的豪情,處處感受吹面不寒楊柳風,沾衣欲溼杏花雨的細膩。賞識別人愈多,歡樂愈多,賞識自己愈多,悲傷愈少。
「五識」的精神,從「知識、常識、見識、膽識到賞識」,其實就是由內而外,由思考到行動,由獨善其身到兼善天下,循序漸進的里程碑,這些論點在書中不斷演示及重現。《草山之鷹》是一部知識含金量很高的文史、科學文本,偉民兄運筆如行雲流水,故事則曲折懸疑,每次閱讀總有新趣,讓人廢寢忘食。更值得一提的是:它是一部探究與實作的最佳示範之作,除了學生以外,更值得推薦給老師和家長,也是一本以古證今的旅遊指南,很適合全家尋幽訪勝,一起探索大自然的奧祕。
 
【作者序】
「硫」金歲月/陳偉民
寫這本書的動機起於教室裡的問答。
我問學生說:「北投有什麼重要的特產?」
我期待的答案是:硫。因為我那一堂課要介紹非金屬元素。這或許不是個好問題,但是學生的回答還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他們毫不猶豫的回答:「寶可夢。」
寶可夢是外國遊戲公司的商品,要把寶可夢安排在什麼地方,全憑廠商高興,和北投一點關係也沒有。
我們的孩子對國外商品的了解,甚於本地的風土民情。於是我想寫一本與北投的硫有關的書。
硫可用於製造火藥,既然北投產硫,想當然爾,臺灣必然能自製火藥。清廷在中法戰爭中,算是守住了基隆與淡水,會不會和北投產硫有關呢?但是在閱讀了相關資料後,卻發現清廷根本不准臺灣人民採硫,還放火燒山,中法戰爭中清軍使用的火藥是用大陸的硫製造的。原來,我一點都不了解臺灣的歷史。我和我的學生之間,只有五十步和百步之間的差距。
我再往前閱讀臺灣史,這個故事就慢慢成形了。
清廷把北投的硫交給毛少翁社管理,於是我創造了一名毛少翁社的青年洪啟雲作為故事主角。
清廷怕臺灣的老百姓有了硫,就會製造火藥造反,所以嚴禁採硫。清廷幾乎什麼都禁,禁採硫,禁挖煤,禁冶金,禁煉樟。因為無力管理,所以怕;因為怕,所以禁。反而洋人對臺灣的硫、煤、金和樟腦,垂涎欲滴。西班牙人、荷蘭人和日本人都曾因覬覦本地的物產而占領臺灣一段時間。清廷政府卻一味禁止開採,一直到中法戰爭之後,劉銘傳才開始想要開採臺灣的各項資源。
我們對天然資源,究竟該不該開採?這是個爭議性的話題。但是,全面禁止,無疑是不可思議的做法。因為資源有時間性,錯過開發的時機,資源將不再是資源。許多在清代曇花一現的產業,而今都已没落到無人聞問、無人知曉的地步。硫就是個很好的例子,現在北投的硫氣孔旁照樣有黃澄澄的硫粉,但是再也沒有人開採。人類並不是因為石頭用完,才結束石器時代的,而是因為找到了更好的材料,而不願意再使用石頭。資源應該適度開採,才能改善人類的生活,但是不能過度開採而斷了永續發展的機會。
嘉慶年間,毛少翁社通事接到一紙公文,要求保護來臺視察的福建巡撫王紹蘭。嘉慶君其實沒有遊臺灣,但是王紹蘭有,而且到處校閱軍隊,懲處了不少官員。這個人在閩劇裡有很高評價,只是大多流於神鬼託夢,這種情節我極不喜歡,所以書中也表達了我對公案小說的看法。
本書的偶數章主角是洪啟雲,奇數章的主角是現代青年洪東緯,他就讀的學校,是以我任教的最後一所學校為藍本。我何其有幸,在中學裡擔任教師達四十年,在這麼多孩子人生最燦爛的年代與他們相遇。謹以此書告別我的學校教職生涯!
 
商品評論 (0)

發表評論



注意: 不支援 HTML 語法

很差            非常好

相關商品